周报

半燃
其十一
仓鼠(不是真的)

2024.01.08
怎么又买书了

索引

我们安全了……暂时

真正考完试的时候,我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——那么多考试和大作业,我竟然真的都完成了,简直难以置信。我这两天倒是轻松的有点无所适从,显然是还没有从忙碌的节奏中回过神来。不过严格来说期末周并没有完全地结束,9 号的时候还有最后一门考试,然后之后有一门作业,但压力没有之前那么的大了。等真正做完的时候,这学期就真的告一段落了。

我总以为已经过了很久了,实际上这只是 2024 年的第一周,今天才只是 7 号。我可是有很多事情想做,而日子也确实还长呢。放假总是让人非常开心,读书、玩游戏,或者一觉睡到下午都是很不错的。做些开心的事情吧,已经难过好久了。

生活

玩了《Disc room》,上周好像写过了,不过这次是在考完试的晚上通关了。后面的关卡确实难度很高,我基本已经死到麻木了,点了重新开始之后大部分时间是马上又死掉了。最后的 boss 我打了几个小时,梦里都是那个一阶段,不过最后误打误撞地过了,我甚至还没反应过来。

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很精致的硬核游戏,如果你喜欢纯粹的躲弹幕的话可以去试试(

看了《黑客帝国》三部曲。这个 1999 年开始的系列可谓是大名鼎鼎,我云了好多年,基本把精彩镜头都看了几十遍了,但是还没看过一次正片。想想总是不好,于是还是决定看一下原片。

我感觉挺好玩挺爽的,但没那么多震撼的情绪。豆瓣的朋友说的就很好:

想 quote 张潇雨的一条微博:“越是伟大的作品,在多年以后再体验越会感觉平平无奇。因为那些伟大的部分已经传承和渗透到无数的后来者里,成为了这个世界「默认设置」的一部分。换个角度讲,在实际接触到那个原始作品之前,你已经体验过它无数次了。” 而这段话就是 2019 年的我,对此片的观感。

这些设定我是见过挺多次的了,不过看基努打架是始终不会厌的,真的很帅。我是感觉情感戏含蓄一点可能看起来更科幻,不过也挺好了。

第二部更爽片一点,架构师说了一堆 b 话,大概就是把尼奥合并进主分支里面,然后就能进化了,感觉算是比较朴素的设定。第三部感觉就很没活了,唐氏战争片。我只能说一部比一部幽默,豆友还搞了那么多哲学解读,感觉不如当爽片看。

听说好像前几年系列重启,拍了第四部,风评烂的很一致。说不定该看了,就喜欢看明目张胆的烂片,表里如一。

听了 Eagerkill EXECUTION 的联合演出,感觉味道很对,正中激流金属。见到了许多金属哥,战衣上缝了一堆布标,我感觉我也应该学习一下缝纫然后 DIY 一件。还见到了一个白发的外国老头,按老詹都 60 岁了来推断应该老头年轻时也没少溜,金属到老了属于是。

其实我还挺喜欢的,然而 POP 说他要回去写论文于是就中途回去了😭我的金属演出😭

摘抄

反主流文化不是为了与众不同,而是为了比主流更好。

—— 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是一本怎样的刊物?为什么在美国科技界有那么大影响力? - 虎天涯的回答

文章

用 Git 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完成工作

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在写作流程中结合 Git。我在 半燃其十 中记录了用 Git 来写作的想法,这篇文章在 2019 年已经发现了。其中还提到一些方法,比如说写一句换一行,我在 半燃其八 中写了一些我关于一句一行的想法,不过这种写法确实有利于版本管理。我目前正在研究能不能在差异视图中按中文分词来划分,但是好像没找到好的办法。

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是一本怎样的刊物?为什么在美国科技界有那么大影响力? & 《全球概览》:嬉皮士生存指南 & Wiki:《全球概览》

这三篇文章介绍了《全球概览》这本记录了各种工具方法的杂志,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被称为纸上的谷歌。我看了之后才知道那句又饿又笨的话原来是乔布斯引用的,我还挺喜欢那句话的。创始人斯图尔特·布兰德说了这样的话:

在新左派呼吁草根政治权力的时候,《全球概览》回避政治,推动草根的直接权力——工具和技能。

这是很伟大的举动。在那个信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代,通过杂志建立了一个工具索引,想想都很科幻。我可能对这种嬉皮士的行为没有一点抵抗力,简直酷飞了。

提示词工程的问题视角

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提示词工程,核心是准确描述问题,限制产生的回应。比如我如果看不懂维基百科的概念的话(有时候实在术语太多),我会让 AI 帮我归纳一下:请用初中生也可以明白的语言向我解释这个概念,避免使用术语,多使用类比方法。虽然很唐,但是还挺有用的。

感觉提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和编程是一样的,机器往往缺乏语境、经验、判断,而人有更复杂的智能。所以如果你要让机器执行一个行为,就不能像命令人一样;如果你要让机器回答一个问题,就不能用向人提问的方式。以后或许智能一点了就不用这么折腾了,不过搞清楚怎么问问题还是挺有用的。

译介丨人格测试的迷思 (The Cult of Personality Testing)2 MMPI与TAT

这篇文章介绍了 MMPI 和 TAT 两份心理学测试的历史以及一些影响。我对心理学是一窍不通,完全是当杂谈看的,不过也了解到了一些知识。比如“如果不必书面回答,人们可能更愿意承认一些尴尬的想法或行为”,这点我看着好像还挺有道理的,或许做调查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,不过还没查资料验证。

其中有提到公司向员工派发这些测试来调查员工。一些人表示测试中的一些问题属于个人隐私,公司无权知道。

社会批评家芭芭拉·艾伦瑞奇(Barbara Ehrenreich),《打工不易》的作者,曾指出:“这些测试的真正作用可能不是向雇主提供信息,而是向潜在员工传达信息,那就是你将对我们毫无秘密。我们不仅要你的时间和努力,还要你的全部自我。”

这些为了医学目的被创造的测验,似乎最后被用在了错误的地方上。我想起真理元素制作的 关于IQ的视频 ,其中提到 IQ 测验曾经被用于优生学的用途:禁止 IQ 不达标的人生育后代,“三代白痴就足够了”。看来这些事情,经常事与愿违。

《巫师》的灰色地带

这篇文章介绍了《巫师》系列游戏中的道德“灰色地带”,并与其他游戏的道德系统做对比。《巫师》原作的小说其实就经常在探讨这种两难处境,而 CDPR 可谓是得其精髓。我记得在《巫师三》中我做了一个支线任务,一群大学生在到处摧毁乡间的神像,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愚昧的——我们看起来可能没什么问题,但问题是这个世界里真的有那些超自然力量。把神像破坏了,保护神老登是真会发怒的,想了想我还是选择阻止了这些学生,但是好像没什么和平沟通的办法,最后还是全部击毙了。然后我看着一地的尸体陷入了沉思,只要你不是纯图一乐的玩家,应该面对这种任务都会感觉很难办。

游戏里还有很多这种的任务,比如《彼处山猫与狼共舞》,一位猫派猎魔人同行去村庄执行猎魔委托,但是富裕的村长却不肯付钱,还想把猎魔人杀了灭口。于是猎魔人一怒之下把整个村子全屠了,然后玩家来调查灭村的原因,找到了这位猫派猎魔人。于是玩家可以决定,是按公理把猫派猎魔人惩治了,还是作为同行理解他的处境,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。知乎上一句描述就很贴切:

村长赖账是不对的,屠村是不对的,杰洛特杀了猫派也是不对的。

在生灵涂炭的世界里,好人是很难做的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难度,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“好”。文章作者盛赞《巫师》系列中的设定,不去管数值化的道德系统,而是重点刻画选择造成的影响。有一些道德系统是“两者相抵”的:你做了一件坏事,但如果你再做两件好事,就能将功补过,你就是一个好人了——而现实的道德往往没有这么简单,这不是一个会让玩家信服的机制。古老的游戏机制有技术与思维的局限性,放在多年之后肯定会遭到批判。最后引用文章里的结尾吧,写的真好:

好的决策设计不是给角色套上圣人光环,或者让他们邪恶地捻捻胡须。而是要让玩家知道,无论做出什么选择,都会导致相应后果,无论后果是什么,都必须承担一切。

难道我是仓鼠?

这周我买了三本书,想着这几天看一下的。然而转头一看,书架上还有十几本没翻过的书。我还会收集一堆游戏,下载一堆电影,尽管先前的还没玩完看完。感觉囤积癖是有点严重了,我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想要。steam 吧中有一句话: 我都花钱买游戏了,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玩? 大概就是这种喜加一的心理,仅仅买了就感觉很满足了。

我想起之前看过的另一句话,我也忘记了是谁说的了:“放在书架上证明我要去读,不读的书我不会放在书架上”。挺有道理,放在那说不定我哪天就读了。不过这样还是不太好,尊重一下的话还是应该好好读书才对。

所以我们这种有囤积癖的人,无论是数字的还是现实世界的,可能都是一只仓鼠。不断收集,有备无患——虽然只是自我满足,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的啦。学富五车是做不到了,不过同样用牛车的话,汗牛充栋大概还是容易一点。

缩写缩的是什么?

现在的缩写有点多。中文的我们可能还能大概猜到是什么意思,英文的纯属首字母,实在是看不太懂。什么是 GPT,UI,LLM?我们似乎绕过了语义本身,直接通过事物来理解概念了,都知道 GPT 是那个你输入文字就能给你回答的 AI,至于每个字母代表什么根本无所谓吧。

这样也无可厚非,毕竟缩写就是因为原文太长了,比如 GPT 是 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(生成式预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),UI 是 User Interface(用户界面),LLM 是 Large language model(大语言模型)。尽管这些全称我们不一定能看得懂,涉及到了一些专有名词了,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细节:比如 UI 是用户界面,和最终用户有关;LLM 是大语言模型,重点在于语言,而不是图像或者视频;GPT 这种涉及到了专业知识,不过如果你大概了解一下你也能看懂是什么意思。这些都是缩写不会告诉我们的事情。

缩写模糊了语义。对于未接触过的人来说,一个缩写的名词是完全看不懂的一串乱码。缩写应该是交流用的,只有大家都了解缩写代表了什么的时候,缩写才能发挥作用。这么看,缩写也是一种黑话,你应该是看不懂什么是“赋能目标,反哺目标生态”的。其实我也看不懂这是想说啥,因为这是我用 互联网黑话生成器 生成的。

所以缩写不是理解用的,虽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了解背后的语义,不过可能还是知道一下缩的是什么比较好。

那我还能干什么?

这学期我倒是报了很多课,但是留的作业都是水水就过去了。我对那些主题实在是没什么兴趣,而我也确实没有额外的产出,结果一学期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干。交完最后的大作业的时候,我在想:我究竟在干什么?那我还能干什么?

我这几天总是想起高中老师葛老说的话,他反对“聪明但是不努力”这样的说法:

不努力就是最大的不聪明!

我有时候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耍这种的小聪明。我怀疑教育,怀疑被灌输的东西,怀疑现有的规则,我不能真的去接受一些什么——但我单纯地反对,而没有做得更好,更像是一种无理取闹。 完成大于完美 ,如果我真的按照规划来做的话,至少不会停滞不前。这是一种选择,但我很难让自己接受这样的道路,我不太想选。

我想做一些事情,有的我尝试在做了,有的我还没开始,有的可能我很久都做不到。幻想不会太有用,我缺少行动力。我会觉得走错路比一动不动更好一点,至少是在走了。但算上这周已经是三周没有做过什么东西了,我想着变得高产一点的,但现在每周写周报就已经有些精疲力尽,我在写这篇的时候已经感觉很累了,但还是要写下去,我不知道还坚持多久。

我好像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做事的时候会出神,想为什么我在做这些事情。我总会想这样做是对的吗——结果往往是不对,不太对,太不对。这种时候我感觉很沮丧,或者是有点茫然吧。

我依然不知道不做这些的话,我还能干什么。我并没有什么莫名的豪情壮志,既有的路径已经足够曲折了,我只是压抑地选择了另一条,某种程度上也是毫无选择的。不过马上我会有时间做些事情,只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了。

这就是 2024 年的第一篇半燃了,很对不起最后还是写了点低落的东西,谢谢你能读到这里!

我为 Woodash 想了一个更像名字的翻译,不过现在还不能说(而且在写一首小诗),到时候用那个名字来署名好了。这是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1 月 7 日、今年第 1 周、学期第十九周的周报。虽然我好像又拖到周一才写完了,怎么总是在拖更呢。新的一年里祝你能更 ,下周见!